|
学点养生知识 预防春季疾病发表时间:2024-03-18 09:32 春日万物萌动,细菌和病毒开始活跃,而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惊蛰时节的养生,重点在于,预防春季高发疾病,如流感、流脑、猩红热、麻疹等。 预防春季高发疾病,应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: 防外因 避免外邪侵入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首先,建议大家随身携带口罩,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进入通风不良密闭空间、人员聚集场所时,坚持佩戴口罩。平时,注意手卫生,室内保持通风,保持一米社交距离。 其次,惊蛰之后,气候虽有回暖,但昼夜温差大,乍暖还寒,仍需注意春捂。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,也有讲究:气温小于15℃需要捂,昼夜温差大于8℃需要捂,注意捂背部、腹部和脚等重点部位。 防内因 提高抗病能力 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人体的正气强盛,邪气不易入侵,也就不容易生病了。所以,预防春季疾病,关键还是在于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。 首先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提倡夜卧早起,晚上9~10点入睡,最迟不要超过11点,如果有条件,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可进行小憩,有助于身体健康。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促进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,也有助于肝气疏泄。春季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柔和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踏青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不宜大量出汗,只需达到微微出汗即可。放风筝是适合春天的运动项目,可以很好地调节全身,还有助于消除眼睛疲劳。 春季饮食,宜少酸多甘。但是,甘并不等于甜味食物,而是具有润燥特点的一部分食材,如山药、大枣、银耳等。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抗菌食品,如大蒜、大葱、香菇、绿茶等。古人云:“春日食春芽,养生好处多”。春天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,如树上的香椿、榆钱,地里的荠菜、蕨菜,以及发芽的豆芽、豆苗等。 另外,惊蛰时节,天气比较干燥,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。梨的水分充足,可以生津止渴,润肺止咳,吃梨还能益脾助气,平和五脏,因此惊蛰吃梨符合养生之道。 推荐两款食疗方: ●五汁饮 食材:梨100克、莲藕100克、荸荠50克、鲜芦根60克、麦冬10克。 做法:将前四种食材洗净、去皮、切碎,麦冬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切碎,再将这五种食材混合榨汁饮用即可,可酌情加蜂蜜、黄糖等调味,一般每次饮用20~30毫升。 益处:清热生津、凉血润燥、和中消积。 ●凉拌香椿芽 食材:香椿芽150克,青蒜50克,熟香肠50克,酱油、糖、麻油、味精适量。 做法:香椿芽用冷开水过一下,切3厘米长段;青蒜洗净、烫过,切3厘米长段;香肠切成丝,将切好的食材放在一个盘里,加入酱油、糖、麻油、味精,拌匀即可。 益处:抗菌消炎、健脾胃、防流感。 推荐梳头保健: 《养生论》中有云:春三月,每朝梳头二百下。梳头是春天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,有助于疏泄肝气,缓解春困,能起到开窍宁神,升清降浊的作用。 操作:建议用桃木梳或水牛角梳,从发际线梳至后脑勺,从中间到两边,梳头时微微用力,梳齿紧贴头皮,有按摩的感觉。最佳的梳头时间是晨起后,其次睡前,可各梳一分钟左右,平时也可用手指代替梳子进行头部按摩。 取穴: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,刺激此穴,可以通畅百脉,调补阳气。 声明:本文观点系转载,不代表本网立场,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;如需转载,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本平台留言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 |